埔里召會

埔里召會歷史簡介

召會歷史的三個階段

  • 頭一個階段:從無到有
  • 第二個階段:外出相調、增區、校園工作
  • 第三個階段:新地上的召會生活

頭一個階段:從無到有

一、從無到有時期(約民國40年~76年)

(一)見證的起頭

(二)見證在鎮郊的軍中療養院(民國45年~54年)

(三)見證擴展到埔里鎮上

(四)見證擴展到國姓鄉

(五)建立事奉體系

(六)鎮上購地、建造會所

(七)財團法人登記和處理「山上」土地

一、從無到有時期(約民國40年~76年)

(一)見證的起頭

民國38年,大陸政治情勢丕變,許多聖徒從大陸各省輾轉來臺。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由於衛生、營養都付之闕如,許多人因此患病,為了安置病人,全臺各地紛紛設立療養院。


埔里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素有「小洛陽」之稱,實屬居住、養病的絕佳所在,因此雀屏中選,療養院就在風景如畫、林木蒼鬱的鎮郊大湳里設立。

隨著療養院的設立,那位坐在寶座上的主,照著祂的主宰權柄,從各地調度安排一些身體帶病但十分愛主的弟兄們到此療養,此為埔里召會聚會的開始。

(二)見證在鎮郊的軍中療養院(民國45年~54年)

由於當時物質環境極其匱乏,聚會的地方暫借療養院附近一塊山坡地。

聖徒以茅草竹子搭建聚會場所;而聚會的小板凳則是聖徒以稻草親手編製席地而坐。


民國54年12月21日買下聚會的山坡地約307坪土地,宋彩清弟兄和李用才弟兄代表召會與地主簽約,,總價新台幣4605元整

感謝台中市召會擺上2000元並差遣李長新弟兄擔任見證人,和我們在財物上有交通,是極美的香氣,為主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


土地取得之後,弟兄們就開始設計興建會所,從茅草、竹子、鐵皮,至終改建為磚造會所,當時埔里聖徒稱它作「山上會所」。

這段期間受主差遣來埔里服事的聖徒,先後計有王重生弟兄、張連玉弟兄、金子文弟兄、譚久鴻弟兄、童遠昌弟兄、葉騰驍弟兄、紀利興弟兄、曾吉昌弟兄、林金山弟兄、黃恩揚弟兄、杜長清弟兄。


當時住在會所附近的吳歧山弟兄和周子仁弟兄將家打開來排聚會、傳福音。

當時姊妹只有傅卯秀英一人。

吳迺松弟兄,當時是在小學服務,每主日一同配搭服事。

韓雨鳳弟兄是最後一位住山上會所服事並照顧曾吉昌弟兄遺孤的弟兄。


以上這些聖徒可以說是這段神人聯結歷史的共同見證人。

(三)見證擴展到埔里鎮上

埔里鎮上最早的聚會蹤跡,應追溯到民國48年間,一位任教埔里初級中學的張慰龍弟兄


他在鎮上租了一間茅草屋,開始和一些聖徒讀經、禱告、交通(尚未擘餅)


張弟兄常帶一些學生到家中聚會(王新策弟兄就是當時的學生之一)。吳迺松弟兄和張連玉弟兄當時都有分這樣的聚會,


這個聚會約持續一年,因張弟兄外調而暫停。


但主的行動仍繼續往前,在寶座上調度宋彩清弟兄到埔里擔任山民汽車客運公司(今南投客運前身)經理。


宋弟兄把家打開聚會,經常騎單車山上、鎮上看望聖徒


民國50年~53年間,年年在客運公司候車室有1~2次的福音大會,非常蒙主祝福


鎮上聖徒人數漸漸增多以後,就在仁愛公園附近開始租屋聚會。


傅騰雲弟兄在民國52年間調來榮民醫院服務,因為宋弟兄的服事和成全才被主得著,一同配搭服事。


宋弟兄於民國58年因客運公司改組返回高雄,現已安息主懷,但把一個愛主的榜樣留給我們。

租屋聚會期間,前台糖副產加工廠廠長夫人陳斐香姊妹(埔里國小教師),對兒童極有負擔,每主日帶埔里國小的兒童前來參加聚會,吳迺松弟兄與她一同配搭兒童服事5年,直到楊廠長外調。


民國59年陳雲鵬弟兄接任廠長(全家得救),把家打開傳福音、聚小排,大禮堂也開放福音大會並在廠區眷舍叩訪,感謝主,得著一些靈魂歸主名下。


民國59年八月沈振宇弟兄奉調到埔里高中服務,並加入事奉配搭,當時在鎮上(上午)和山上(晚上)各有擘餅聚會,而週間經常性聚集則鎮上山上同時進行。


台中市召會為著照顧扶持埔里的聚集,每主日安排弟兄們前來供應話語,先後計有趙博文弟兄、李長新弟兄、盧甲三弟兄、張子模弟兄、安得烈弟兄、陳鶴齡弟兄等。


弟兄們前來或住副產加工廠員工招待所或住旅社或接待在聖徒家,其中尤以陳鶴齡弟兄服事為時最久,


弟兄們多方扶持帶領成全聖徒,多次奔波埔里、國姓等地傳揚福音,其榜樣令人難以忘懷。

(四)見證擴展到國姓鄉

早在多年前,主就在國姓為祂自己預備一位郭林阿茸姊姊。


民國60年間埔里黃國斌弟兄到國姓國中教書,常到郭林阿茸姊姊家中陪讀聖經。


同一年,黃國斌弟兄和郭文德弟兄配搭在國姓街上傳福音,郭林阿茸姊姊和十餘人一同受浸,之後郭林阿茸姊姊家就成為國姓一個家聚會的據點。


每週五晚上埔里聖徒搭車到柑子林,再走約2公里的路到國姓與聖徒聚會,十幾年風雨無阻。


黃弟兄也帶國中學生到師母家中唱詩歌,並到中興新村聚會,仇敵在師母家興起反對,就開始租屋聚會。後來黃弟兄離開國姓全時間事奉,國姓就停止聚會。

但郭林阿茸姊姊仍堅定持續到埔里聚會,並天天向主禱告,希望國姓早日成立召會。


多年以後,師母的禱告蒙主垂聽,民國78年11月10日,埔里召會以140萬元買下中興路111號二層樓建物,草屯奉獻25萬元,中興新村奉獻10萬元

國姓成為全國第一個還沒有設立召會卻已經有會所的地方。

隔年六月臺灣福音工作差遣六位全時間聖徒到國姓鄉開展,召會就在國姓正式成立。

(五)建立事奉體系

民國61年三月,台中市召會長老團共同舉薦沈振宇、傅騰雲二位弟兄為埔里召會長老


主僕李常受弟兄約見於台中市召會(當時台中市召會同工為林元度弟兄)當面交通印證。


同時邀請周子仁弟兄、吳迺松弟兄共同有分監督聚會事奉配搭,並向台中市召會報允參與中區事奉交通聚會,頗能同心。

(六)鎮上購地、建造會所

民國62年五月買下漢中街2號約74坪土地,每坪470元。

為了購地,榮民弟兄多人將喪葬費用奉獻出來,令人感動;而住在鎮上的聖徒也將生銹的金飾品、結婚信物都奉獻出來,同心合意為建造。

適逢台中市召會改建會所,召會當即運用台中市會所拆屋棄置的木料門窗,構建木造會所一幢。

民國68年,在木造會所的後方加蓋接待用樓房約120萬元。

木造會所使用了16年以後拆除。民國78年改建為三樓建築,一樓書報室和長老室,二樓會場,三樓姊妹之家,四樓兒童室。


初建木造會所和改建鋼筋水泥會所期間,周子仁弟兄和劉盧麗華姊妹提供場地作為臨時聚會之用,願主記念他們的擺上。

(七)財團法人登記和處理「山上」土地

埔里召會於民國78年九月向南投縣政府和台中地方法院辦妥財團法人登記手續,名稱為【財團法人埔里教會聚會所】,並向稅捐機關登記,統一編號為【78100167】法人名下不動產免徵所得稅。


山上會所,因榮醫聖徒相繼安息主懷;員工聖徒亦多退休離職或他調,經常聚會聖徒寥寥無幾,因此決定處分土地另作他用。


民國78年專案報請主管機關同意,售地所得價款240萬元,除了支付會所建築工程款外,並勻出140萬元購置國姓鄉召會會所一幢,供福音工作開展之用。

因國姓召會尚未辦理財團法人登記,目前財產暫登錄在埔里召會名下。

第一階段歷史總結

從無到有,數十年光陰為埔里見證紮下美好根基

購地:榮醫附近300坪及漢中街74坪

建造:山上會所、鎮上木造會所、接待樓、 鋼筋水泥會所、國姓會所

人數:穩定在30位左右

接待:名聲傳遍眾召會

忠信的家:沈振宇、傅騰雲、周子仁、吳迺松家

從茅草、竹子、鐵皮,至終改建為磚造會所,當時埔里聖徒稱它作「山上會所」


郭林阿茸姊姊仍堅定持續到埔里聚會,並天天向主禱告,希望國姓早日成立召會。


國姓成為全國第一個還沒有設立召會卻已經有會所的地方


民國68年,在木造會所的後方加蓋接待用樓房約120萬元


木造會所使用了16年以後拆除


民國78年改建為三樓建築,一樓書報室和長老室,二樓會場,三樓姊妹之家,四樓兒童室


第二階段外出相調、增區、校園工作

(一)各樣服事的建立和高國中服事的恢復

(二)禱告聚會的恢復

(三)飯食服事的調整

(四)在職相調和青少年服事

(五)頭一次出去相調和兒童服事

(六)文字工作

(七)叩訪行動和錄影訓練

(八)加強事奉體系

(九)有夢最美

(一)各樣服事的建立和高國中服事的恢復

民國74年1月27日,莊文村弟兄於埔里召會得救,半年後調到楊梅,76年7月在主的安排下回到埔里任教,開始學習配搭事奉

當時莊秀貞姊妹在埔里高工任教,吳美嬌姊妹在埔里高中任教,洪寶惠姊妹在仁愛高農任教,所以76年就建立青少年服事,頭一次聚會到了12人

77年開始開展埔里高工,每週一、五下午在會所追求後到校園接觸人,到二月初就有10位姊妹受浸,其中4位參加高中寒假訓練

因人數增加,暑期就辦了二天一夜的青少年相調,大家一同住會所,隔天參加擘餅。

主的福音十分得勝,甚至學校輔導處主動邀約我們向60位有煙癮的學生在禮堂傳福音、作見證並歡唱詩歌,讚美主!

(二)禱告聚會的恢復

民國76年12月恢復召會的禱告聚會,那時有分禱告的人數雖不多,卻是跪下禱告


因為大家都不會服事,所以禱告後就一同追求召會的事務,其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有一天神的靈在一個地方工作,辦事的方法就自然而然會出來;有一次主大大祝福,在那一天就自然而然會有一個辦法出來,甚麼時候,屬靈的祝福死掉的時候,辦事的方法就跟著也死掉。】

(三)飯食服事的調整

主日飯食服事原由2家長年擔負

因傅騰雲弟兄暫時離開埔里,必須多人來承擔,所以飯食服事由2家繁增為6個家,事務性服事由一人變為眾人。

(四)在職相調和青少年服事

民國77年六月,在職開始每週來在一起追求。一段時間以後,大家都對青少年產生負擔,就召聚一次在職和青少年的交通,人數約有十六人。

77年八月在職在學一同聚會,並開始承擔兒童服事和學習製作追求進度表


【這種先有甜美的聚集相調,而後自然產生負擔來服事,正是主在這段時期所要我們學習的】


每週六下午三時半青少年聚會,在仁愛高農任教的洪寶惠姊妹帶學生到埔里一同相調,極有主的同在。吳美嬌姊妹、江顯川弟兄亦投入配搭,一時受浸上百位,並在仁愛高農開始擘餅,可謂青少年服事的鼎盛時期


後來有多位弟兄姊妹考上大學繼續受成全,目前全時間服事中


李文書弟兄回到桃園縣復興鄉後,與鄰近召會一同配搭興起復興鄉召會,那是主恢復在山地鄉成立的第一處召會。


後來一同配搭的服事者陸續調走,青少年的照顧轉由羅宏祥、潘承天、張淼、全秀珠、胡淑嫻、蔡雨詩、鄭味蘭、施欣萍、洪麗琴接手,直到93年底,校園工作架構重新調整為止。

(五)頭一次出去相調和兒童服事

在職越聚越旺,沈弟兄有負擔帶大家出去相調。這是召會成立以來頭一次出外的相調—埔里訪問水里


79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相調列車的首站開到水里召會,共有大人小孩20多位,大家都被喜樂和那靈充滿,


埔里的兒童服事,主要是託付給吳迺松弟兄。


民國70年底,吳蔓玲姊妹接續服事,其間曾和曾長青姊妹和林圓香姊妹一同配搭,後來曾、林相繼離開而吳蔓玲懷孕生產,以致聚會停了一年多


民國79年10月兒童主日聚會恢復,有七個家投入服事


民國82年增區後,兒童在兩區分別聚會照顧


之後接受中區帶領走兒童開排和寒暑假園地的路

(六)文字工作

民國76年十一月九日,埔里召會週訊創刊,那是花了一個下午,完全以手寫方式完成,手寫週訊一直作到78年十月十六日為止。

民國80年底週訊改為月刊,開始用電腦服事。82年月刊又改為分享,

到83年十二月分享刊物正式更名為埔里召會週訊,一直到今天。

(七)叩訪行動和錄影訓練

民國77年一月主帶領召會開始當地的叩訪行動,以中山路、和平東路、中華路、信義路為範圍,有分此次行動的聖徒共十三人,分為四組。

當時錄影訓練的實行是聽信息錄音帶,從冬季聽到夏季,夏季再聽到冬季,一年到頭都在訓練,信息共28篇,大家都筋疲力盡。


民國77年一月中旬調整方式,以密集方式聽冬夏季錄音帶信息,人數約5~12人。

(八)加強事奉體系

民國80年底和81年初,莊文村弟兄和黃炎明弟兄加入長老職分,一同有分服事


(九)有夢最美

-尋找出路-

遠在1989年,弟兄們就常為會所過於狹小而嘆息,尤其愛筵時,每逢看見會場無法容下擁擠的人群,那個嘆息就更深。弟兄們都感覺一定要尋找出路,使主在埔里的見證和擴展不受到限制,所以從那時起就開始作起購地的夢來。


-外出相調-

隨著這個夢,主就在埔里開始祂的行動,祂用兩年 的 (民81~82年)時間,帶我們走訪眾召會,我們從南調到北,從西調到東,從海內調到海外,享受身體的交通,接上聖靈的水流,得著身體的供應,信心得著加強,眼界跟著擴大。


民81年二月訪問高雄市召會,這可是埔里召會20年來頭一次三天兩夜外出相調,感覺在身體裏真好


民81年八月訪問台北市召會第十六會所,那次訪問帶進錄影訓練的負擔,一直到今天,從未停過,參加人數越過越多。


民82年二月訪問新竹召會、中壢召會、佳安召會,歸來後【開始產生購地奉獻的負擔、開始擘餅後分兩區申言 、愛筵不再走一人煮眾人吃的路、會所不再發展接待而發展弟兄姊妹之家】


-增排增區-

民82年七月幾個服事的家訪問花東眾召會,看見新路的實行所帶給眾召會繁茂的復活,回來就積極交通增區事宜


民82年10月10日在莊文村弟兄家增第二區


民84年4月~9月試增第三區實驗


民86年9月在黃炎明弟兄家正式增第三區


民88年3月第四區開始禱告聚會


民88年5月開始叩訪第四區

【2週叩訪547家,回訪49家,8週餧養18家】


民88年6月第四區開始排聚會


民88年8月29日租屋增第四區


-購地豫備-

民83年二月訪問東馬眾召會,訪問歸來,大家不約而同作起『東馬夢』來,裏面鼓鼓的和滿滿的,就帶領聖徒開始購地奉獻。


當時埔里聖徒人數尚不滿50人,要圓『東馬夢』這個高難度的目標,非經年累月,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絕無法竟其功。所以大家都準備與主經過漫長的豫備過程。


-顧到身體-

在豫備的過程中,一直遇到身體有大的財物需要

信息告訴我們:當基督的身體直往前行時,我們要學習旁行、側行、倒行。

經過交通後,大家都同意暫時放下我們的需要,同心合意為著身體擺上。


-學習大衛-

整整十年,累計為著身體奉獻約500萬,而為著自己約350萬。


因為財物的累積是如此緩慢,所以大家都沒把握有生之年購地美夢能成真。我們都認為:主也許要我們學習大衛,用一生來豫備材料,等候兒子所羅門興起。

-萬有效力-

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中,那號稱百年難得一見的大地震突然臨到我們,埔里會所應聲倒塌,旋即拆除。


起初聖徒甚難接受,後來才領略:主是要把更好的賜給我們。


-開展校園-

民85年2月暨大尚在籌備設校階段,就開始有分全台大專教職員集調


民85年8月全時間受差派到埔里來開展


邀請投縣眾召會使者先到暨大去【舉目觀看】【縱橫走遍】,因為凡我們所看見的主都要賜給我們


民85年9月暨大正式開工,註冊當天有15位聖徒到校園接觸同學


接受中區帶領,正式建立兒童、青少年、大專服事,黃炎明弟兄受託照顧大專


成立姊妹之家和弟兄之家


盧志文弟兄到暨大任教後,加強服事陣容,無論量或質都有主的祝福


黃弟兄於93年9月搬離埔里後,大專服事目前由潘平弟兄與盧志文弟兄一同配搭


-地震經歷-

天搖地動中愛的神蹟


姊妹之家的姊妹們毫髮未傷


弟兄之家承租過程,祂以活的引導來保守


斷坦殘壁中的耶和華以勒


缺乏之時的豫備,無倚之時的扶持


1.聖恩美語學園作為擘餅聚會的暫時場所

2.郊區一幢剛完工不久的別墅作為避難所

3.一個聖徒的家作為心靈重建的服務站

4.臺北市召會運來大量的救急物資

5.臺中市召會主日來扶持聚會並豫備飯食


凡物公用的行傳生活

強震將聖徒震在一起,主藉環境發出召集令,將近三十位聖徒召聚在一起,一個多月學習過行傳凡物公用的生活,眾人吃在一起、禱告在一起、交通在一起、服事在一起,頗有詩歌所描繪的光景『福哉!以愛聯繫,聖徒心心相契,彼此交通,一情一意,真如在天無異』


相調的美麗圖畫,吸引外邦人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和我們加在一起


四馬競賽—身體相調的心靈重建


自從基督升天以來,地上有四馬競跑,福音是在領先的那匹馬上,戰爭、饑荒、死亡協力推動福音的傳揚。


災情使人心敞開,埔里無力應付需要,眾召會適時進來扶持配搭,每天一部遊覽車穿著福音背心,打起眾召鍾心靈重建的旗幟,天天在埔里街上穿梭


學員下鄉—餧餵養、牧養的活力先峰

藉著地震,受浸得救近百人,弟兄們有感於生養教建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因此安排十期學員到災區負起餵養、牧養的重任


藉著他們所活和所作的,全召會呈現繁茂復活的榮景


-美夢成真-

地震震出肢體愛,身體空前的顧惜,使我們在不到二個月,以1650萬購得一塊894坪農地(含兩棟地上物)


這塊地,地震前有人開價二千多萬,地主不肯賣,地震後得以如此低價賣給我們,這完全是主的作為,祂保留這塊地,為要在此時賜給祂的召會。


按照政府的法令,財團法人不得購買農地,就是以其他方式購得,也不能合法登記,頂希奇,我們買了這塊地後,立刻就有一道法令下來,說可以合法過戶,法令好像專為我們量身打造,祂的確是主,是一切執政掌權者的元首。


我們合法取得這塊地之後,立刻著手整修地上兩棟建築物,作為姊妹之家和聚會場所,花費大致與我們累積十年所奉獻的購地基金350萬相去不遠。


至於廣大空地,由於地目屬特種農業用地,目前暫時無法變更為其他用途。

第二階段歷史總結

走增區的路—聖徒盡功用機會大增、各樣服事人位都有雙倍的繁增


開始為購地有豫備


全時間受差遣到埔里服事,弟兄姊妹之家相繼成立


大專、高國中、兒童都產生一班人服事


社區工作轉向活力排


召會生活人數統計的學習

民國76年十一月九日,埔里召會週訊創刊,那是花了一個下午,完全以手寫方式完成,手寫週訊一直作到78年十月十六日為止。


民國80年底週訊改為月刊,開始用電腦服事。82年月刊又改為分享


83年十二月分享刊物正式更名為埔里召會週訊






第三個階段:新地上的召會生活生活

(一)增區

(二)在職成全

(三)設立長老

(四)會所重建

(五)高國中服事

(六)值班服事

(七)第二季的重點

(一)增區

地震後因場地問題,約有兩年時間集中聚會


民90年10月14日開始分三區聚會

泰安區—莊文村弟兄家

大城區—蘇文傑、潘承天弟兄家

學生區—在會所


民91年5月26日增出仁愛區—莊文雄弟兄家


以後學生區到校園聚會,仁愛區就從莊文雄弟兄家搬到會所


民92年7月27日由泰安區增出忠孝區—蔡純堅弟兄家


帶進大區概念

東大區—泰安區和忠孝區

西大區—大城區和仁愛區

學生大區—大專區和高國中區(仰望尋求中)

(二)在職成全

地震前的召會生活—所羅巴伯的歸回


地震後的召會生活—需要文士以斯拉歸回


民90年底~91年~對系列


民92年~祂系列


民93年~彼此系列


民94年~召會系列


話語的釋放由16位弟兄們(含國姓1位和暨大學生位)一同配搭操練

(三)設立長老

因黃炎明弟兄全家移居高雄,為著加強事奉體系,舉薦潘平弟兄和蔡純堅弟兄加入長老職分


民93年10月17日主的僕人吳有成弟兄、張代新弟兄、彭啟浤弟兄、楊柳芳弟兄前來設立潘平弟兄和蔡純堅弟兄為埔里召會長老並為四個長老的家按手禱告


從民81年起幾乎年年都有年終展覽和福音收割


最近幾年年終展覽地點都在埔里附近的謝緯營地、暨大校園


今年將會使用新完工的會所


(四)會所重建

一緣由:

921地震後,在身體扶持下,以1650萬所購得的農地,其上雖有一棟農舍和聚會場地,三年來,在社區、校園不斷開展下,已不敷使用,特別是召會相調時,更顯得擁擠不堪。


弟兄們考慮在其上蓋大會所,設計圖已構思完整,財物來源也有腹案(經費1500萬,自籌900萬、賑災款600萬) ,但因受農地使用比例不得超過10%的限制,且地目又暫時無法變更而作罷。


爾後也考慮回漢中街老會所原地重建,並俟機買回隔壁土地,雖然成功機會極高,但一來,停車場地不易解決;二來,聚會操練靈的聲音常引來鄰居的抗議。


在諸路不通情況下,恰巧與我們農地相鄰的地主有意出售土地,此地面向馬路,是建地,共71坪,價格合理,實是主在環境中的帶領和顯明。


經過在主前諸多的尋求考慮,覺得主的見證不能隱藏,我們點燈不能放在斗底下,乃應放在燈臺上,必須為主的見證尋找出路。感謝主成就這事,使召會以4398830元購得此地。


二規劃:

兩塊地取得後,立即著手規劃。頭一期工程規劃建地重建部份,第二期工程規劃與農舍相連空地的景觀第三期規劃農地。大會所也許要等候民97年底高速公路完工後市地重劃才能著手規劃興建


我們先後接觸了三位建築師,經過簡單的徵圖和評選過程,至終魏亞勳弟兄被主驗中

至於各樓層的功能設計,考量本地的召會生活需要,並吸取各處新建會所的經驗,朝「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方向規劃。


基 地 面 積:227.61平方公尺

建 築 面 積:131.38平方公尺

總 樓 地 板 面 積:524.14平方公尺

建 物 高 度:13.9平方公尺


-大樓各樓層功能表(構造:R.C) -


壹樓—書報部、浸池、男女更衣室、男女廁所、 小會場(50~60人)、大廳(休憩區)共38.6坪


貳樓—長老室、交通室、男女廁所(含陽台)共42坪


參樓—接待房2間(可接待 10人 )、兒童室、男女浴廁共38.6坪


肆樓—弟兄之家(可入住10人)(浴廁、房間、書房)共 38.6坪


頂樓—曬衣場、儲水塔


後院—儲藏室


-第二期景觀工程 -

看板採用直立柱式

地面貼藝術平板磚


圍牆採用象岩磚


花圃


-財物需要(一)總金額:1350萬元-


1工程部份


2設計費(建築、水電、結構)


3設備裝潢費(一樓空調系統、照明燈具等)


4監工費


5景觀工程


(二)奉獻狀況:

已奉獻:九百八十萬元

2身體互通有無款:120萬元

3尚不足:約二百五十萬元)


(五)高國中服事

民93年9月全面看望青少年

10月2日(週六)全召會愛筵青少年,兩大區青少年排合併聚會


建立高國中事奉交通(每週六上午8時)


大專正式投入高國中服事


(六)值班服事

負擔傳輸


排表輪班(2人以上)


值班記錄交接


值班服事內容

(禱告、追求、整潔、運動)


(七)第二季的重點

加強台語排


完成網站架設


繼續召會歷史的蒐集和製作


加強禱告和活力排


豫備暑期澎湖相調